近期,由铝遊家钢结构MiC方案助力建造的「仁爱居」过渡性房屋(洪水桥)、「荃福居」过渡性房屋(荃湾联仁街)两大项目在计划期内提前完工陆续交付!
「荃福居」过渡性房屋 &「仁爱居」过渡性房屋
业主单位分别为仁爱堂、齐惜福有限公司,总承建商单位均为华营建筑。继助力承建全港最大过渡性房屋项目博爱江夏围村之后,铝遊家再添两大民生工程新标杆!
香港六大慈善机构之一仁爱堂,在房屋局资助下,于元朗洪水桥兴建首个过渡性房屋项目「仁爱居」。同时也是首个市区重建局参与初步规划和设计等技术工序的过渡性房屋项目。
「仁爱居」过渡性房屋完工图
项目占地约5,339㎡,兴建2座四层高住宅大楼,由440个模块组成,提供410个独立单位,包括180个1人单位、80个2人单位、148个3人单位,以及2个无障碍单位,可容纳约786人。
地盘于2022年6月21日动土启动,已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铝遊家大湾区工厂并行推进MiC模块设计、生产预制。
用时72天
创造36个模块/天吊装记录
2022年12月开始陆续出货运往工地装嵌,仅仅用时72天,便完成全部440个模块交付,创造一台天枰吊装36个模块/天记录,按原定工期顺利完工交付!
设计亮点:横向通风采光布局
设「梗厨」及「明厕」
首个采用横向式设计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尽用墙身空间设置窗户,增加窗户的总面积,有助加强采光,并提供「明厕」和「梗厨房」(独立厨房,避免油烟扩散屋内)。加强天然通风,让住户在酷热天气下减低开启冷气的需要,节省电费开支。附近社区交通配套成熟,距离洪水桥轻铁站仅2分钟步程。社区各式店铺、商场、街市,生活所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香港非盈利机构「齐惜福」首个过渡性房屋,位于荃湾联仁街,为一幢4层高楼宇,建筑面积2928㎡,由197模块组成,共196个单位,约可供约408人入住。提供一人至五人单位及无障碍单位,均附设洗手间、浴室及煮食空间。
地盘2022年5月23日正式动土启动,已于2023年第2季度完工。MiC模块的设计、生产预制则在铝遊家工厂同步推进。日交付数量达36个模块,2022年11月16日首批MiC模块发运地盘。
14天吊装197个模块记录
提前2个月交付
项目是三角形狭窄地块,施工难度较大,但仍创造了14天吊装197个模块的记录,比原定的1年的交付时间提前了2个月。
设计概念以绿色生活为本
带动区内居民之间互动
由建筑设计以至设施用途均加入环保元素,房屋以通风、采光及较宽裕的空间,提供舒适的居所。
园内亦设有升级回收再造及社区园圃,居民可利用厨余堆肥,种植有机蔬菜,实战「餐桌回归餐桌」零浪费的饮食模式,未来更会开设绿融士多,由齐惜福带领区内住户营运,提高住户的谋生技能,带动区内居民之间互动。
组装合成建筑将传统高空作业变为工厂化生产,质量更加精准可控,同时有效改善工地用工安全。凭借在「仁爱居」和「荃福居」两大项目中的安全优异表现,铝遊家在总承建商华营建筑2022年度承判商安全表彰大会中,荣获最佳安全表现承判商金奖!
铝遊家是首批获得香港屋宇署认可的MiC供应企业,短短数年内便在香港落地超过45+个MiC项目,位居香港市场份额前列。过硬MiC专业技术和丰富建造经验,为项目顺利交付奠定基础!
两大项目并行推进,同期工厂内还有多个项目正在生产,而铝遊家650公顷的一站式生产基地、25万m²的厂房和现有2000个安装工位,足以轻松应对多项目并行的生产和完工存放。
香港寸金寸土,地盘普遍较狭窄(难存放更多模块,运输车需即卸即走),得益于BIM建筑信息模拟、ALUSMART 供应链系统管理等前沿数码化技术的加持,通过精确计算和掌握运输动态,实现科学调控精准施工。
MiC模块的内装(天花、墙面、橱柜、卫浴等)及外饰面,均大面积应用铝合金材料。除质感更好,轻便耐用外,也更低碳绿色环保,防潮不发霉、更易打理及方便后期维护。而这些铝合金原材料在生产基地内,便可实现一站式生产,充分展示了铝遊家MiC供应的实力!
在香港,住房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仅约16平方米,还有不少人住在环境极差的劏房和笼屋里。政府于2018年提出了过渡性房屋计划,2020年又推出“支援非政府机构过渡性房屋项目的资助计划”。作为香港六大慈善机构之一的「仁爱堂」和非盈利机构「齐惜福」也积极参与当中。应用崭新的MiC方案和最快的时间,打造高质量的过渡性房屋,助基层市民提前“上楼”。
铝遊家作为一家扎根香港多年的本土企业和业界领先的组装合成建筑供应商,将持续以高效MiC建造技术助力业主单位和政府,为香港缓解住房困难添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