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社會各界的高度關註與期待中,由鋁遊家匠心打造的——七星薈過渡性房屋,已圓滿竣工並正式入夥。
該項目作為全港首個以“環保生態村”為發展主題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入夥後將進一步推動香港在解決長期輪候公屋家庭,及市民居住難題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並憑借其獨特的環保設計理念和社會價值,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與人文關懷。
隨著項目的交付落地,「路德會七星薈」8月底宣布,七星薈過渡性房屋正式入夥,房屋租金介乎1,785至3,145港元,並於2024年9月14日過渡性房屋開放日,接受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申請。
七星薈過渡性房屋,位於元朗八鄉錦泰路128號,總承建商為聯力建築,業主單位為香港路德會。項目占地面積約16,500㎡,精心規劃14座四層高的住宅大樓,共計914個鋼結構模塊化單元,巧妙組合成909個獨立居住空間,預計為約2082名居民提供家園。
七星薈過渡性房屋,精心規劃了多元化的戶型結構,以全面適應不同規模家庭的需求,其中涵蓋714個滿足1至2人家庭設計的單元、190個滿足3至4人家庭需求的居所,以及5個無障礙單位。
項目在設計與規劃階段,充分考慮居住者的實際需求與舒適度,獨立配備現代化的洗手間、淋浴間及烹飪區域,旨在為居民提供便捷、衛生的生活環境。
七星薈過渡性房屋項目,註重與周邊社區的和諧共生,通過綠化景觀、公共活動區域等設計元素,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社區凝聚力,營造出一個溫馨、便捷、活力的社區氛圍。園區內設有約8,000㎡的社區農耕空間,以及自助洗衣房、小型便利店、休憩廣場等配套設施,全方位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鋁遊家采用先進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預制組裝與現場嵌入”為核心策略,將大部分建造工作轉移至工廠環境進行,實現建築材料的輕量化與可循環利用,大幅縮短了施工周期,提高項目的建造效率,並保證施工質量的精準可控。
模塊運至施工現場,由少量技術熟練的工人利用螺栓進行快速、穩固的連接,並完成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對接與安裝。高效、有序的作業流程,創造“3天落地一棟樓宇”的建造奇跡。
七星薈過渡性房屋,作為全港首個開創性實施的“蓋在高鐵上”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其利用地鐵線路上方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間,通過精準的安全評估與高效的施工方案,在確保地鐵運營安全無虞的前提下,為亟需住房的市民提供安全、舒適的臨時居住解決方案。
諸如在項目樓宇的搭建中,鋁遊家基於特殊的建築環境與結構安全評估,采用了先進的組裝合成建築(MiC)技術,在廠房內工業化、模組化、集成化生產組裝鋼結構MiC模塊,提高模塊加工精度和質量,並對模塊的自重特性及後續現場吊裝施工方案,進行周密的安全評估和落實,確保在模塊運輸、吊裝及安裝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鐵線路的穩定性及日常運營造成負面影響。
項目的精心策劃,體現其對城市規劃與公共交通設施高效融合的前瞻性思考,更是鋁遊家在香港城市規劃、公共交通與住房建設領域創新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並為未來的香港城市住房模式的多元化摸索,提供可視化的經驗與啟示。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七星薈過渡性房屋,作為全港首個“環保生態村”過渡性房屋項目,從設計到建造,彰顯著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鋁遊家在建築外墻上,采用100%環保鋁型材,特別預留施工平臺連接件,通過確保施工人在執行高空作業時,擁有穩固可靠的支撐平臺,提升現場施工作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這一轉變無需搭建竹棚腳手架,更加安全環保,鋁遊家通過優化作業平臺的設計,使得現場施工操作更加直接高效。
此外,相較於傳統建築建造方式中,工人高度依賴大規模搭建臨時棚架以執行戶外作業的做法。這一舉措,大幅減少工地臨時棚架搭建的需求,有效控制現場施工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大幅降低施工平臺在搭建過程中所產生相應的碳排放,從而有效降低施工全周期的碳足跡,響應業界推動綠色低碳建築的號召。
伴隨七星薈過渡性房屋的正式入夥,將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提升香港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增強香港社會的幸福感,促進香港的整體和諧與穩定。
鋁遊家作為行業內的創新者,始終堅守高品質、高效率的建造初心,用一磚一瓦都搭建香港家庭的未來,為香港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居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