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築,即混凝土MiC,它是由工廠制作完成的六面體混凝土模塊單元,最後運送至施工現場連接裝嵌的一種建造技術,是一種適用於高層建築的新型建築工業化模式。具有低碳節能、快速建造施工、質量保證、抗震性能好等優點。
而隨著工業與科技的發展,該技術也愈發成熟了,甚至被認為代表著未來房屋建築的形態之一,受到業界廣泛關註。而它在國外早已成功應用於各種類型的建築。
今天,就跟鋁遊家一起來了解下國內外那些著名的高層混凝土MiC建築吧。
01 世界最高的混凝土MiC
新加坡
Clement Canopy是由兩座40層高的大樓組成,是新加坡一個住宅和學生區中心的住宅項目,於2019年竣工。
該項目的兩座大樓約140米高,是迄今為止最高的混凝土MiC大樓。該建築由1,899個模塊組成,包含505套豪華住宅公寓,總建築面積為46,000平方米。
02 世界首座高層混凝土MiC
加拿大
HABITAT 67是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聖勞倫斯河上的住宅區,於1967年建設完成。
該項目是由354個混凝土MiC打造成而成的12層高住宅樓。共有158個住宅單元,分別有600平方英尺的一居室到1,800 平方英尺的四居室,總共有十五種不同的單元類型。
每個單元都有屋頂花園。整個建築還為小孩子提供遊樂區。並且階梯式模塊的組成為每個住宅提供了陽光和空氣,以及一個私人花園露臺。
03 世界上首個混凝土膠囊型MiC
日本
中銀膠囊塔又名中銀膠囊大樓,是一幢造型特殊的住宅、辦公建築,於1970年開始興建,直至1972年完成。
中銀膠囊塔位於日本東京銀座8丁目的大廈,它由兩座相互連結的大樓組成,由140個帶有獨立圓窗的混凝土立方體構成,每一個獨立單位被設計為可以獨立更換。
從外形上看,就像一個毫無規則壘起的積木塔。每一個立方體就是所謂的“膠囊”,可拆卸組裝,裏面設施完備,可容納一人生活。中銀膠囊塔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膠囊型集體住宅”。
03 世界上最早的混凝土MiC酒店
美國
希爾頓帕拉西奧德爾裏奧酒店位於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是一家擁有496間客房的21層大莊園風格酒店。該酒店於1967年9月12日開始施工,僅用7個月時間變打造完成,於1968年開業。
2011 年,酒店耗資 2400 萬美元進行了大規模翻新,客房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和更新。從建成時擁有 496 間客房,變成現在的 485 間。
04 紐約首個混凝土MiC微型公寓
美國
紐約首個混凝土MiC微型公寓-My Micro NY,位於曼哈頓的基浦斯灣區,於2013年9月正式亮相。
該微型公寓擁有55套公寓供出租,面積24-33平方米之間,設有小廚房、無障礙衛生間、大窗戶以及一般寬度僅在50厘米左右的陽臺。
公寓配備了洗衣房、儲藏室、健身房、公共空間,咖啡室和屋頂花園。
05 香港首個混凝土MiC
中國香港
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項目,是香港首個混凝土MiC高層建築項目。
該項目共有3,726個混凝土MiC組成,包括五幢樓房,其中四幢樓高十六層,一幢樓高十七層。總計提供648個住宅單位。每層設有8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約50平方米。
06 中國首個混凝土MiC保障住房項目
中國內地
近日,國內首個高度近100米的模塊化保障住房項目在深圳市龍華區開工建設。項目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樟坑徑地塊,規劃建造5棟28層、99.7米高的人才保障房,總建築面積為15.8萬平方米,預計提供2740套房屋。
混凝土MiC實現了建造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數字化管理“五化合一”, 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建造方式的不足,更是從傳統2D裝配式建築到現代3D裝配式建築的轉變。
它有效地降低了用工成本、質量隱患、安全風險和汙染損耗,提高了建築品質、施工效率、建築集成和科技含量。是新一輪建築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更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支撐。
鋁遊家作為全國首家同時具備混凝土結構MiC、鋼結構MiC、鋁結構MiC生產能力的大型裝配式建築制造企業,一直致力於MiC建築的研發和實踐探索,目前已成功研發40層的混凝土MiC,積極推動建築行業的發展。
未來,鋁遊家會繼續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組裝合成建築的引領帶動作用,繼續完善組裝合成建造工藝等先進技術體系,以新型建築工業化帶動建築業全面轉型升級。
素材來源:ArchDaily、mySA、medium、h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