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造”已是全球金名片。今年初,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更刷新了人們對中國建造的認知:最大限度采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外部拼接過後進行整體吊裝……10天左右建成一所醫院的背後,裝配式建築技術功不可沒。近年來,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快速推進,中國建造水平和建築品質不斷提高。為進一步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文件,從9個方面提出了37條具體舉措。目前,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情況如何?還面臨哪些挑戰?記者進行了采訪。
近年來,裝配式建造方式在節能、節材、節水和減排方面的成效已在諸多這類項目中得到證明。研究數據表明,裝配式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相比傳統方式可減少建築垃圾70%,節約木材60%,節約水泥砂漿55%,減少水資源消耗25%。
“更重要的是,裝配式建築能從根本上改變施工現場‘臟亂差’局面,有效降低建造過程中的大氣汙染和建築垃圾,最大程度減少揚塵和噪聲等環境汙染,助力城市環境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說。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4.2億平方米,較2018年增長45%,近4年年均增長率為55%,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約為13.4%。
“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與國家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和裝配式建築是一脈相承的。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以工業化發展成就為基礎、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精益化、智能化生產施工,全面提升工程質量性能和品質。”文林峰表示,通過認定一大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和產業基地,建設一定規模的試點示範工程項目,為全面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快速發展,但差距仍在。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文龍看來,目前中國建築業大多還是粗放式發展,裝配式建築比例較低,在向現代建築業轉型過程中還處於剛起步的階段。根據住建部數據,目前中國建築垃圾年排放達20多億噸,為整個城市固體廢棄物總量的40%;建築勞動生產率僅是發達國家的2/3左右,建築業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還不高。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住建部等9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以新型建築工業化帶動建築業全面轉型升級。
其中,裝配式建築被頻繁提及,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廖玉平指出,今後要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體系,持續推動以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為特征的裝配式建築發展。
《意見》的另一大亮點是“全裝修”。今後,裝配式建築、星級綠色建築工程項目將推廣全裝修,積極發展成品住宅,倡導菜單式全裝修,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同時,全國將推進裝配化裝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項目中的應用,推廣管線分離、一體化裝修技術,推廣集成化模塊化建築部品。整體衛浴、集成廚房、整體門窗將逐漸得到普及。
傳統競爭模式有望轉變,新型建築工業化提速,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來源:騰訊新聞